“烧”出的画,“烘”出的酒 — 媒体报道 | 单一麦芽威士忌 | 三得利(中国)投资有限公司-pg游戏官网登录入口

东方威士忌微信二维码

—碎拼艺术 & 白州单一麦芽威士忌
一把火,烧出了薛松独树一帜的碎拼艺术创作风格;
一把火,烘烤出的橡木桶更赋予了白州单一麦芽威士忌淡淡的烟熏香气。
不论是艺术还是威士忌,原来两者的语言是共通的,彼此感受,彼此欣赏!

走进薛松工作室,除了和其他画家并无二异的画架、颜料笔、一幅幅已完或未完的作品外,还多了一些蜡烛,一堆堆或燃烧殆尽的印刷书,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烘烤香气,而这也是薛松的创作风格:用燃烧印刷品的碎片进行拼接。

薛松喜欢喝酒,中国白酒、威士忌都是他的不二之选,这点从他工作室内一个个空威士忌酒瓶就看得出,甚至还有一瓶珍藏限量版响牌威士忌。薛松直言不讳地表示刚开始喝日本威士忌时选的就是山崎18年,时至今日山崎也一直都是他的最爱,而“同门师弟”白州在他看来过于柔顺和清淡,直至喝过白州12年和18年之后,薛松这种“刻板”印象被彻底击碎,“我喜欢烟熏味带来的香气,因为燃烧也是我创作过程中的重要一步”,薛松说道,“白州12年单一麦芽威士忌入口尽管柔顺清雅,但细细品味感受到的淡淡烟熏香气,让我有种嗅觉感动,白州18年虽比12年更加醇厚,但依然能感受到烟熏气息,看来日本威士忌我又多了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曾举办“碎片时代”、薛松“穿越历史与时尚1988-2011回顾展”
等多场个展以及参加香港艺术博览会、香格纳画廊夏季群展等国内
外联展,并先后出版了近20本作品集。

欣赏薛松的作品,除了宏观意义上的主题传达,更多一些微观上的欣赏。你仔细观察会发现他的作品都是用一块块烧出的碎片拼贴出来的,印刷品会结合画作本身所要传达的主题而有选择的焚烧。“如今很多人模仿我的创作风格,不过创作想法和作品内涵是永远模仿不出来的,”薛松若有所思道,“焚烧是一种经验,一种技巧,一种度的把握,这点我想和白州酒厂烘烤制作橡木桶是相同的,没有时间和经验的历练,烘烤橡木桶就会不充分,从而影响到酒液品质。”


“的确如此,威士忌烘烤橡木桶技术的最初出现也并非刻意,”郝利文补充道,“据说威士忌酒厂曾发生一场大火,而酒厂发现经历大火的桶中酒液更多了一丝橡木香气,更香醇,从此烘烤橡木桶技术逐渐兴盛起来。若去白州酒厂参观,还会发现有专门的烧桶演示,这种烧桶技艺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锻炼方能练成,烘烤程度全凭工匠的手感和经验去掌握。”

当谈到画作创作与白州的风格时,薛松坦然地表示“模仿和借鉴也是一种创作的学习过程,但如何避免盲目崇拜,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上实现突破,形成自己的风格则困难许多。”在薛松看来,正确的路只有一条,而错误的路有千万条,但你可以在这些千万条路上看到不同风景,或许最终失败,但至少曾体验过。“艺术起源有三种说法,一种是宗教说,一种是实用说,还有就是游戏说!”薛松解释道,“我赞同游戏说,带着开心的心情去做事,即便遇到瓶颈,也有很好的心态。”

1973年,恰逢日本开始酿造威士忌50周年之际,白州蒸馏厂诞生。位于甲
斐驹岳山脚、海拔约700米的白州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建造在高原森林里的
蒸馏厂。这所罕见的“森林里的蒸馏厂”将不断为日本和世界的威士忌酿
造吹入清新之风。

郝利文认同地表示,“这点和日本威士忌也很像,当初竹鹤政孝被三得利创始人鸟井信治郎派往苏格兰学习威士忌酿造工艺,回国后酿造威士忌也都模仿苏格兰,因此很长一段时间日本威士忌都不被人看好。但经过以三得利威士忌工匠们为首的日本酿酒师和调配师90年不懈探索与努力,以山崎和白州为代表的日本威士忌在国内外获得的诸多奖项足够证明日本威士忌的品质,而且日本威士忌更适合东方威士忌消费者的味蕾。”

如今薛松已找到自己的艺术风格,或许应该感谢最初的那场大火,它烧掉了薛松的过去,却烧出了他的风格。“我依然记得1990年12月26日的那场大火,它把我多年保存的早期作品化为灰烬,我曾痛苦过,但从这些灰烬中我找到了一些燃烧未尽的书籍碎片,并试着用这些碎片拼接,慢慢地形成了用碎片拼接的创作风格。

“制作一幅画作要焚烧多少印刷品?”郝利文好奇地问,“这个还真没算过,我在宝山有个专门放印刷品的仓库,会根据不同主题作品选择。”薛松表示一幅作品的完成不止是他一个人,如果没有创作这些书的人,作品也就无从完成。“白州单一麦芽威士忌也是如此,”郝利文说道,“从橡木桶烘烤工匠的制桶到酿酒师的把控,只有通力合作方能酿出琥珀色的生命之水!”

分享给好友:
网站地图